有时候我们搞点艺术
▲ 点击关注,二〇一九,第318篇。
开篇我想再次申明,我真的并不文艺。你若是要用文艺女来称呼我,莫如说技术女、办公室女,我觉得更为恰当。但我身边有很多从事着文学艺术领域,或者非常相关联事业的朋友,再加上我审美偏文艺,所以可能身上有那么一点文艺气质。当然我这个人如何,和参加文艺活动,搞点文艺事业并没有任何关联。
文艺是生活之外/其中的提炼、升华和表达。这种在现实之外的思考、探究,并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文字、电影、纪录片、绘画、戏剧,甚至从前作为配角如今也早已经独立的声光电…等等吧,通过这些表达出来,这种沉淀下来的,用来表达自我、寻找同类、交流发问的东西。不能说叫文艺,这些东西是属于文艺。她是我们精神世界具像化的呈现。我推崇在穷的时候搞搞文艺,在富的时候搞搞文艺,在日常的同时搞搞文艺。我的理解,文艺其实沉淀下来的是个性,是风格。代表了你的一部分。
11月初我和特立独行的猪去看了第二届的成都安仁双年展。安仁双年展是由华侨城作为运营主体之一在进入安仁镇之后在文艺领域的一个国际品牌活动。这一届展览的主题叫「共同的神话」,旨在于通过艺术的视角重构历史与今天的想象,与观众一起共同探索全球化时代下人类文明共同体。
我和猪看的是位于安仁镇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主展区(另外还有分展场区(南岸美村)、分展场区(刘元琥公馆)两个板块),但说实话观展感受并没有那么好。一方面是此次展览不如首届的艺术家多,但更多的是因为看不懂。尽管所有作品都有「在艺」app 辅助说明,但我们还是感到“进不去”作者的内心世界。
但当然也同样有好几个惊艳了我。比如来自于许仲敏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作品「莫嘚世No Where Now here」。以下是我拍摄的动态表现,请大家手机横屏,圆睁着眼睛,仔细看。
静止状态是这样的: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搞懂了它的原理的,但在我搞懂它的原理之后我仍然有点懵。一方面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一方面想问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它把我弄懵了,我感觉看到的内容很多,但局限于口,无法表达。如果非要说,那我看到了人的渺小,和“玩物”式的被裹挟感。
那么你又看到了什么??
「在艺」app 上的作品描述是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许仲敏步入幻想与感知的另一条路径,是视线从单一的机械装置,转向含混的空间感知。借助光线、机械、声音和建筑的共同作用,将空间变化为一个现实和幻象叠加的感知体验。像是电影蒙太奇的切换,旋转飞升的人物,在抽象的时空中开始消失。顺时针转动的机械装置,风吹响的玻璃管,闪现的教堂,城外的废墟,散落在石块之间的小号与手风琴等等等,艺术家创造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景,展厅中的物像,漂浮于多个空间与维度之中,像彼此具有了感官。开启的知觉,让我们获得某种想象, 辨认什么是假象,什么是真实。它来源于人们所经历的过去与未来,在天堂与地狱间摆动。穿梭两极,既有西西弗式的悲剧理想,人存在的荒缪与无力;也有对此时此刻的感官礼赞,通向颂歌人的意志的诗篇。
不得不感叹于中文的复杂性,在艺的这个描述让我更加“不懂”了。
许仲敏出生于四川绵阳,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据网络信息,他的作品被收藏于中国、英国、日本、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多地博物馆、艺术中心。也是第一位装置艺术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华人艺术家。我对他的「蛋系列」作品很感兴趣。
「蛋」系列 图片来自于*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
「转山」图片来自于*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
此第二届安仁双年展展出时间是2019.10.12-2020.2.12。安仁离成都很近,推荐大家去看去感受,如果看不懂的话(尤其很多国外的视频作品),何妨多呆一会?
年&猪
我们在看的作品是「梦史-误读与塑造」
其他阅读:
……